|
三和打工人,去哪了?-上虞网站建设为你呈现时间:2023-11-23 一部分打工人去的深圳叫福田南山;另一部分打工人去的深圳叫三和。 这样的故事被纪录和关注之后,三和也意外有了更广泛的大众名声。 三和从不是一个地名,深圳的人才市场也远不止一处,但创办于1992年的三和人才市场,几乎和深圳特区成立的时间一样长,与无数打工人一起度过了漫长岁月。 历史上,三和人力市场坐落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东环一路。疫情前,老三和所在地经历了城市改造,三和与众多职业介绍公司共同经历搬迁。新三和距离原址大约两公里,而曾经留下无数人奋斗足迹的地方改建为了“奋斗者广场”。 如今,当站到新三和人才市场的路口,已经不容易看到熙熙攘攘寻寻觅觅的盛况了。整洁的街道,人才市场干净的接待大厅,陆续赶来的有序的求职者,构成了一幅平和图景。 那么,“三和打工人”去哪了? 01 走向线上的路 事实上,告别往日热闹的人才市场也正经历改变。 党兵彦负责三和数字化招聘。他介绍说,过去这些年,包括三和在内的人力资源市场都在逐步走向线上化。以三和为例,线上化的比例在2010-2015年是10-20%,2015年-2019年有50%,现在可以达到80%以上。 线上化最核心的工具是微信。 如今,一个求职者再找工作,他的流程大概率是这样的: 到了这一步,求职者可以正式开启他的行程了。 通往工厂的路,以前曾是一次前途未卜的冒险,求职者不知道是否能找到工作,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便千万里前往;现在,三和不仅会帮助规划好车程,提供体检到面试的全程指导,还会为求职者提供免费吃住。 02 数字化背后的人 数字化让人才招聘看似更轻松了。同时,一些人站到了背后。 如今,三和的招聘无论是在第三方招聘平台,还是在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朋友圈,最终都由招聘专员加企业微信进行回访和跟进。从2020开始,三和又增加了一个招聘渠道“视频号直播”,三和现在已经做到周一至周五都有直播,每一场场观在3000至6000不等,一天两场可以引流100至200人。 “线上工具对招聘顾问和财务两个部门的流程简化是最多的”,三和副总经理文馨远说道。 以前服务一个人,招聘的第一步就是他要填一份简历;第二步是如果入职了,面试、签合同,包括后期的入职资料、发薪,这些全部都是线下操作的。 “特别是财务,现在财务随时都可以去发工资,这个人10分钟前提出了诉求,遇到紧急情况要用钱,财务后10分钟就可以给他发出来。”这在以前,第一步要找厂区去核对这个人的工时,再由本人签字、安置员再签字,流程走完,发出工资已经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数字化也解决了长期困扰三和的信息永久存储问题。 以前,三和的信息全靠人工的,这些资源在当时环境下没有办法转到线上,二三十年的纸质资料多数早已不复存在。而现在,使用微信的工具,三和自己的小程序就能将信息完整保存。 03 新来的求职者 31年里,三和服务了3亿人次。 文馨远依稀记得2015年前后的景象,当时一天的现场人流都在6000至8000人。今年尽管是以往最低的一年,平均每月依然要为各个工厂输送几千人。 也就是在人流鼎盛的时候,关于“三和”的话题开始流传网络。 “三和大神”的形成有诸多原因: 如今,当潮水退去,人才市场的服务也更加精细。线上化、更妥帖周到的安置,甚至长期跟踪下的安抚、鼓励等心理辅导都变成必备服务。 吴欢彬是第二次参加三和的求职面试了。他瘦脸短发、矮小身材,坐着大厅里安静到难以被发现。不过,聊起自己找这份工作的想法时却目光坚定。 “我准备做一个伟大的产品,只差个一到两万块钱启动资金,进厂干四五个月就能赚到。” “做产品你不要听那些企业家怎么说,最重要的是观察市场!” “做产品的底层逻辑很简单,就是物质连接物质。” 吴欢彬今年33岁,至今未婚,家在湖南怀化的一个侗族村子。他16岁那年,因为成绩差,初中还没毕业就跟随亲戚开始打工闯荡。10多年间,他往复辗转于城市乡村,每份工作的时间不过数月。回到老家,吴欢彬也不愿到处走走,他只喜欢宅在屋内反复思考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并能泽被邻里亲友,让他们也都不用干活。 看来,村里的天才少年还在。 但当他们进城,如今,总算可被温柔对待。 注:文中受访人姓名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