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专业知识 >> 你知道么?|为什么一些人的朋友圈容易被拉黑-上虞百度搜索引擎seo网站优化推广为你呈现
详细内容

你知道么?|为什么一些人的朋友圈容易被拉黑-上虞百度搜索引擎seo网站优化推广为你呈现

时间:2021-04-10     作者:上虞百度搜索引擎seo网站优化推广【转载】   来自:微信派

开栏语:「你知道么」是微信派推出的新栏目,在这里,我们将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角度,为大家解读和剖析微信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现象。


朋友圈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主要是用来晒晒自拍、展示自己生活状态的社交空间。但是一票父母辈们往往很伤心地发现,怎么我被屏蔽拉黑了,并为此伤心不已。


一些闺蜜死党们更为谁拉黑了自己耍过不少心机,撕过不少逼。


看看朋友圈各种测试屏蔽小技巧的火爆程度就明白,这个朋友圈拉黑还真不是个小问题。


一般来说,大家朋友圈拉黑的主要是两类情况,一类是父母领导等长辈上级,一类是每天晒娃、晒面膜、晒鸡汤的同学同辈们。


这里,我们就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聊一聊为什么这些人容易被拉黑。

01

▲朋友圈里的你不是真的你


要说朋友圈晒自拍对于年轻人来说,还真是个刚需,全球的年轻人都爱上网晒自拍,才成就了Instagram和Facebook。从社会心理学上看这也是有依据的,是大家自我形象展示需求的体现,是人的基本动机之一。当然,这种形象展示是有选择的。


image.png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扮演多种不同的角色,比如到教室里就成了学生,到超市成了顾客,到家里成了儿子。那么,既然有这么多重身份,我们一定会更喜欢一些角色,不喜欢另一些角色,更愿意扮演一些角色,也更想展现一些角色,也就是自我展现的选择性!


朋友圈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有选择性的展示自我的社交平台。在朋友圈里,你肯定见不到有人会特意挑自己的丑照po出来他们必然是从一大堆照片中挑一张最漂亮的,实在挑不出来,那就放风景照,风景也忘了拍,那就发文字,文字都想不出,那就不发。


在这么一个我们精心挑选,有选择性地展示自我的主场空间里,我们肯定不希望这里有砸场子的人出现。可惜诸如父母和领导往往自带破坏光环。


想想看,你从手机相册里千挑万选好不容易拿出一张还算满意的照片po出来,演个或逗逼或洒脱的角色,娱乐一下自己以及想象当中正确的观众,结果发现父亲和领导点了赞,脑袋自然就缩了回去。这效果就和你在宿舍穿个短裤自唱自嗨,回头一看老师领着一票领导进来查寝一样的尴尬。


所以,朋友圈看似公开,其实在心理上又属于每个人的隐私空间。它属于自我社交展示的一部分,其自我中心属性是非常强的。

02

▲加好友≠得给你看朋友圈


但是从外人看来,容易产生一种自我偏差的误解,觉得你都加我好友了,那肯定是我们关系已经非常好了,朋友圈当然应该是对我开放的。可惜,很有可能这只是“自我服务的偏差”,就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能力要高于平均水平、运气比一般人要好的错觉一样,感觉上我和你的关系要好于一般朋友,这很可能只是你的错觉,对方可并不这么想。


对于父母一辈来讲,更是想不通我自家的孩子居然屏蔽自己,这简直是对长辈尊严的侮辱,甚至有点大逆不道的意思。


image.png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讲,朋友圈一开始就是针对同龄人的情境来设计的,父母一辈更多是后来的闯入者角色。再加上朋友圈中的角色设定必然不太会讨父母和领导的喜,因此,偷偷地拉黑屏蔽也成了大家的选择。

03

▲ 说白了,不是一路人


那么,为什么我们通常拉黑的人是父母领导和那些奇葩的同学们?实际上当下的国内互联网使用者,已经完全分化为两个大的社群了,而且都开始在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因此,之所以会有屏蔽行为,除了关系疏远,一定程度上还因为存在这种社群文化差异。


第一个社群,我称之为“中产生活追求人群”,这是大多数年轻网民的状态。典型表现为看一部电影之前先要去看看豆瓣评分,低于7分的不看,逛街累了要找餐厅吃饭先打开大众点评,4分以下的不去。

这里所谓的“中产追求”并不是说大家都过上了中产生活,而是以便捷、舒适、优雅的中产阶级生活状态为自己的理想生活目标。这些人皆是长期网络生活侵染,代表着网络主流观点和价值观。


另外一个社群,我称之为“互联网外周人群”,他们使用微信更多是和亲友交流,在家族群特别活跃,朋友圈里贴的多是“这几种食物千万不能吃”、“绝密,最新消息透露”、“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几件事”这样的养生、防骗和爱国内容。构成这个人群的大部分是年纪相对较长的一辈。由于触网时间短,他们更多保留的是原来生活中的生活理念和价值观,诸如传统的家庭、家族中心,朴素的生活热情和对国家的热爱等等。


现今,这两大社群的边界已经开始固化下来,各自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


当然,需要强调一点,年龄并不是形成这个外周人群的唯一因素,低教育程度、低经济水平和糟糕的生活环境都可能。所以,朋友圈里我们不单拉黑父母领导,还有可能拉黑一些明显不和自己在一个价值观体系里的“朋友”。诸如那些喜欢晒娃、晒鸡汤、晒面膜等的“朋友”们。


image.png


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朋友圈既有公开社交属性,又有私人自我属性。每个人都在精心经营着理想的自我形象,而屏蔽的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关系亲疏问题,从更深层来看,它折射的还是中国社会在大转型背景下的社会价值观分群和网络社群分化的新形态。


所以,对于朋友圈被拉黑也别太过伤心,大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怎么样也玩耍不到一处来。或许更重要的是想想你自己未来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毕竟现在也有了这么多可能性摆在我们面前。


(作者系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主任)


image.png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8006808820
0575-88135605
- 销售经理
- 客服经理
扫一扫,加微信,及时沟
技术支持: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